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教案 > 正文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合集15篇】

2024-01-31 08:47:25教学教案

  【导语】下面是会员“hly3135”整理的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合集15篇】,欢迎参阅。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1

  一、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设问:

  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

  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二、名瓷的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板书

  设计依据:根据授课重点、难点要求,通过醒目、简洁的文字板书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

  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

  2、学生分小组鉴赏、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关注的陶瓷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同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每一小组组长代表本组交流鉴赏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汇报归纳:喜欢陶器的古朴、喜欢陶器上面粗狂、简洁的花纹。喜欢造型独特的陶器。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为主要内容来讲解的。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本课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对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进行尝试。

  二、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本课是具体了解认识和了解三大美术类型之一的意象艺术,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并通过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学会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方法采取对比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转换观念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观点与视野对意象艺术作品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感悟艺术,用意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思想等。

  3、情感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感悟,增长知识,培养对意象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马蒂斯夫人像》

  虚拟情境,在美术馆两个观众在欣赏《马蒂斯夫人像》。

  甲说:“这画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像,我不能接受,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表现人物肖像,这就能成画家了?这样的作品那我也能画!”

  乙说:“哎,你这都不懂,越怪诞越看不懂,这才叫艺术!”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

  2、教师对他们的对话进行分析,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名叫《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的代表作。

  第一个学生把“像不像”当成了判断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因为他不太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用“像不像”去评判作品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审美误区。第二个同学只说出了表象,也没能真正理解意象艺术。

  《马蒂斯夫人像》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画家在对着模特写生时,加入了自己对画面构图的设计,对人物的理解,对色彩的运用,而不是对客观对象机械的照搬。头像背景冷暖色块的对比,脸部的色彩组合,大红的上衣,特别是脸部中间那道绿颜色,起到了重要的平衡画面效果。这与《蒙娜丽莎》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蒙娜丽莎》是具象作品,严谨的技法、柔美的画面,写实的人物。《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用笔大胆、奔放、狂野,色彩绚丽。展现给观众视觉的冲击和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创设人物对话情景,直入主题。并运用PPT课件中的图片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思考,更直观的认识、了解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意象艺术?

  “意象”有“意念之象”或者说“意念之象”是艺术家所感到的 或想象的要表达的事物。和“实像”是相对而言的。

  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以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

  让学生试述实景和作品的不同,以及对作品作出初步评价。

  2、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让学生了解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艺术家的感觉和意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与众不同。

  课件媒体展示《内战的预感》(油画)达利

  《内战的预感》局部很真实,它属不属于意象?这样的置换组合的形象我们还能说出哪些?这幅画表达了主观世界的.哪方面?学生讨论使学生感受意象艺术的表象特征——怪异。

  《鹌鹑图》 (中国画) 朱耷

  意象艺术的怪异与艺术家的观念是怎样的关系?观察朱耷画中的鸟和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是动物的表情吗?朱耷把自己以鹌鹑自喻,并非自己的样子长得象鹌鹑,而是借画家笔下鹌鹑的神韵抒写自己孤傲冷漠的精神状态。

  “作者觉得对事物客观的描绘已不能满足创作的需要,这时就要通过变形、夸张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意识。”

  教学活动随着这些有趣有意义的问题展开,这种提问是发散式的,调动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激发思维,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教学生动活泼,并达到对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对意象艺术作品的理解,体会意象艺术怎样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三)理解与探究

  1、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意象”是与“写实”相对而言的。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意象表现性美术的两个角度

  (1)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的角度。

  (2)是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的角度。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油画《呐喊》 作者 挪威画家 蒙克

  请学生说出对作品的感受。

  蒙克使用动荡的弯曲的线条,将桥梁、天空、大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色彩给人深刻的触动,把那个瘦骨嶙峋双手捂着耳朵的呐喊的人物置于画面的背景,仿佛这呐喊直接冲着观者,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教师引领学生从画面、线条,色彩,形象处理等美术语言角度分析作品,了解意象艺术表现手法。并结合画家独特的经历,让学生更深层的感受意象艺术,理解画家对画面的主观处理。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星月夜》(油画)凡高

  运用分析《呐喊》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讨论探索中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层、全面的剖析,感受画面中蕴含的意境,体会画家的心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体会意象艺术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与争辩,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学生对“意”与“象”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意象艺术的特征,挖掘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对具体作品深入、全面的剖析,从而学会怎样真正去读懂一幅意象作品,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并抓住这个点深入挖掘拓展,使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现实物象作用于心灵,经过艺术的创造成为意象的语言,构成心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3、意象艺术在生活中的体现

  列举生活中校徽、标志、服装的样式,以及我们对线条、颜色的感觉等意象艺术表现形式。以变形金刚的标志为例,说明人脸的变形和夸张。也增加了趣味性,可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踊跃发言,根据身边的事物展开联想,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意象艺术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身边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拉近和意象艺术的距离,消除艺术的神秘感。让学生感觉到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加深理解意象艺术的特征。。

  (四)拓展与小结

  1、教师让学生用意象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如欢乐、痛苦、激动、害怕、恐怖等)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意象绘画练习。体会意象艺术的特点。

  2、展示评价

  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做最后总结。

  (1)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作构思,展示学生作品。

  (2)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解释,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是怎样运用意象艺术的语言的。

  3、学生欣赏部分艺术作品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给学生极大的自由发挥与联想空间,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简单地画出图例,阐述自我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肯定学生尝试的结果,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同时激励全体学生,激发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提高审美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意象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静物构图》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绘画雕塑》系列中的《绘画》模块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的延伸内容。这一课包括客观物象在平面上呈现的形体、特征及我们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我从中选取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这一节加以扩展——静物该怎样构图,作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片进行描绘,然后通过活动,让同学们给与意见,结合教师所说的理论知识进行修改再创造。采用学生上台手绘、师生交流的形式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再创作。

  2、教学目标:

  美术绘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运用绘画的理论,进而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创作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静物构图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观察静物取舍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动手绘画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开拓新思维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

  (2)静物构图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师准备:

  静物作品图片、知识

  5、学生准备:

  简单的静物:本子,书籍,笔,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学习用品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绘画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体会生活——总结体会——讨论探究——知识扩展——再创生活

  互动

  师引导体会——说出问题——启发点拨——汇总

  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是回忆自己生活里的美丽图片,自己是怎么把这些情景拍摄下来的,自己有过什么样的想法没有,也可请学生上台来大概绘画一下自己有过的好的设想或作品,并阐述一下自己的构思,之后师生一起进行点评,说出优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请同学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见,之后教师结合构图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构图的要素进而讲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静物,并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结合我所画的静物构图进行分析和阐述。然后要同学们结合静物构图理论,自己用眼前书桌上的东西摆设一组静物并进行取舍描绘,之后再请同学上台绘一次,并说明自己的想法,怎样和静物构图理论知识结合,我们给与一定的意见,进行完善,并最后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应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1、提问:以前出去拍照,你会怎么拍摄,怎样构思,有没有重点?或是自己喜欢的图片是怎么样的,喜欢的是它的什么?

  学生回答

  2、活动(一)请同学们把自己美好的回忆再描绘一下,并请同学在台上进行描绘,阐述自己的观点

  3、大家一起进行点评,提出意见,老师也会提出意见并转入思考自己该怎样梳理一些身边不注意的静物,该怎样发现美,并创造美

  4、教师结合自己的静物作品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并分析作品是如何进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见的构图错误,分析错误。

  5、学生结合知识要点对自己前面的作品进行修改,并相互交流,完了之后,再创作一幅作品——活动(二),就拿自己的学习用品作为道具,进行摆设,取景,描绘,并请同学上台来展示。大家可以发表意见完善作品

  6、总结内容,并发动学生课后去室外取景,并描绘下来

  四、说注意事项

  1、在活动(一)的时候是要求学生图说并茂,叫两个学生上台就可以了,不拘束学生的思维,畅谈自己的设想

  2、在活动(二)中,要强调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来重新认识静物构图,并自己创作一幅谈自己的感受

  3、在学生在下面绘画时,教师应下台观察,选择有画的好的或很有想法的同学上台描绘讲解,适当的发问学生这么画的缘由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活动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活动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4

  课业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今天我们要在六个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学生自己筹备的中国的民间美术馆。

  最后要评出解说员,美术馆,自创作品

  二、新课内容

  1、由年画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2、由玩具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3、由剪纸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4、由编织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5、由绣品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6、由地方美术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教师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给简单的总结和连接

  三、评出解说员,美术馆,自创作品

  四、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附:教学知识要点

  欣赏要点: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故而,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来感受、体会、欣赏。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传说发源于17世纪初叶。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虽为民间木版年画,却犹存宋元绘画遗风。杨柳青年画;受北方雕版插图和版画传统的影响很大,其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取材多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庆吉祥之意。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杨柳青年:画的制作,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其特点,人物头脸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晕染,别具风采,是一种雅俗共赏,具有强烈地方特点的画种。

  在我国南方影响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一画。①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②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③这幅画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④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这幅画中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吉利之外,也多喜换新画样、新内容,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变形(如洋房子、火车等),增加了趣味性、装饰性。

  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场面热闹。强调画中要有情节性、故事性,使人回味无穷,即“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强调画面完整匀称的构图,和气吉祥的可喜气氛,柔丽动人的悦目色彩,笑容可掬的人物表情,顺口动听的美好题词等。在色彩方面,民间年画十分讲究色彩的配置,并总结出一套经验,如:“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等。以上也是我们欣赏分析民间年画时应把握的方面。

  2、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花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又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产地。

  《沙燕》是北京风筝。北京风筝已有300碑的历史。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产于陕西凤翔县的泥玩具《挂虎》。书中挂虎属于挂片类,是馈赠亲朋礼品。在当地至今还有小孩过满月、生日时,外婆家送挂虎或坐虎给孩子们挂在家中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为什么人们藉以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兽。另外,“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这是民间美术作品中寓意深厚,蕴含着朴素的理念的又一印证。这种象征寓意在民间美术作品随处可见。有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的,如:莲(连)年有鱼(余);有采用比喻方式表达的,如:石榴喻多子;有的则形成约定俗成的符号造型,如五毒(即:瞻赊、蝎、壁虎、蜈蚣、蛇)。这是我们欣赏民间美术品时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地方,只有发掘出其中寓意,才能体会其构思之妙。

  凤翔的挂虎配色一般以大红、大绿和主,以墨线勾画轮廓。这种色彩配置,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这是一种三原色的对比配置,产生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黑线勾画,使过分对比的色块得以缓和,避免了“火气”的弊病。

  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民间美术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这种用凤、牡丹、鱼、莲等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编织品就有100多种。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欣赏课本上的图例,我们从这些编织品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7、常熟花边的生产是二十年代初从上海发展过来。且多由上海提供图样,上海打样师则又来自山东烟台和青岛。六十年代以来,常熟花边在艺术上大有进展,尤以雕绣见长。它以精巧的技艺在不同布料上绣制各式花样,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镂空,以衬托主题,使花样有立体感。传统常熟花边,多在白布上绣白色花样,或在米黄布上绣灰色花纹,故有称之为“常熟黄白台布”。后来又增加了棉麻交织,针法也发展了彩绣、抢绣、编织绣等三十多种,品种更为丰富。

  课后语:

  1、这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欣赏课,让学生在搜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就学到了一些知识,他们搜集整理了好多图片和实物资料,还有的作品是自己制作的;并开始尝试自己把课题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在自主学习的方向努力了。

  2、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并不多,但却要化更多的精力去备课。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二、授课部分

  <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 (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 (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小结>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1. 使同学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 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 通过了解中国保守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和实质;

  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让同学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和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交叉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同学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新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发明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溢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布置(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依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和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安排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绩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小组讨论: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扩展:

  用手工的方法表示园林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陶器,及其纹饰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欣赏与分析,感受陶器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陶器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陶器中的彩陶,感受陶器之美。

  教学难点:对彩陶纹饰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上图的三张图片,大家能说一说这上面的三张图片是什么呀(看生活中的陶器,放三张图片,例如绘画写生时候的陶罐,博物馆中的人面鱼纹盆,生活中烧制中药材的陶罐,让同学们熟悉陶器)陶罐,陶盆总称为陶器(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陶器盆和陶罐,是什么呢?对就是陶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器)

  2、讲授新课:

  (一)陶器常识:(讲道陶器,首先老师又一个问题了,陶器使用什么做的呢?泥土和水)今天我们来重点讲授陶器中的彩陶

  (二)彩陶(从纹样,构图,色彩,用笔技法讲授)图片展示

  (1)欣赏《人面鱼纹盆》(让同学们通过从纹饰,色彩观察)

  造型:结实敦厚作画地点:盆内壁

  色彩:红、黑色

  纹饰:人纹和鱼纹相结合了,产生了一种新的纹样,人面鱼纹。

  用笔技法:简洁

  绘画内容: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在游动两条小鱼相互追逐,如果盛水的话,是不是像小鱼在水中嬉戏呢?

  (2)欣赏《彩陶瓮》(同学们说说看)通过老师上面带领同学们欣赏的人面鱼纹盆的方法,现在同学们欣赏下这个陶器。造型:圆浑,饱满

  作画地点:瓶身上半部分

  色彩:红、黑色

  纹饰:几何纹样,外侧为锯齿形装饰,肩部为菱形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

  用笔技法:简洁,大胆

  总结:不管以什么造型呈现出的.陶器,都反映出当时劳动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3.巩固提高:

  对陶器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同学们看上图)观赏从彩陶的地点时大家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同桌)

  作画地点:大部分内壁和罐子的上部分(提问:为什么只在这些地方有画?)

  4、小结作业:去网上找些你喜欢的陶器上的纹饰,下节课带过来和大家一起欣赏。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技能目标:能抓住十二生肖的外形特征,运用剪纸的方法完成作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学过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丰富视觉和触觉的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悟生肖动物外形的重要性。

  难点: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剪纸作品生动美观。

  三、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等;

  2.彩色纸、剪刀、刻刀、胶棒、范作、生肖乐园的背景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知识铺垫。

  1.师:我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想听吗?(听十二生肖的歌曲)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和传说有很多;有关十二生肖的各种艺术品也有很多。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十二生肖的知识,知道了十二生肖的选用和排列是根据每天动物活动的时间确定的。(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还知道了能根据十二生肖计算人的年龄。(请大家看课本,找找自己的生肖属性,在自己的出生年份上打上对勾。)另外我们还尝试着用彩泥制作了十二生肖动物。请大家欣赏我们班部分学生的彩泥作品。你觉得这些彩泥作品怎么样?(很可爱,很漂亮,突出了动物的特征。)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请小作者说说。(我先用大块的泥捏身体,再用小块的其它颜色的泥做眼睛,腿等部位。)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夸张和拟人)

  3.板书并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十二生肖剪纸。夸张和拟人的手法也将运用于剪纸制作之中。

  4.师:什么叫做剪纸呢?就是在彩色纸上用刀或者剪子剪刻出人呀、花鸟呀、各种动物呀等艺术形象。

  (二)、学法指导,技法铺垫。

  1.欣赏教师作品,自悟剪纸方法。

  师:今年是牛年,老师剪了一幅牛的剪纸。请大家欣赏。(师出示示范作品)谁来说说老师的剪纸作品怎么样?(很精致!跟真的很相像!)那么老师是怎么制作的呢?(我想老师应该先画出牛的图画来,然后用小刀刻出牛身上的花纹,再用剪子剪出牛的外形。)

  2.剪纸技法点击,掌握剪纸技法。

  师:对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剪纸的技法和步骤。(边出示示范作品步骤图边讲解。)首先第一步是画,在彩色纸的背面画出生肖动物的外形。第二步是刻,刻出生肖动物身上的花纹。花纹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表现生肖动物身体器官的特征的花纹;如:眼、耳、鼻、嘴、腿、羽毛等;二是装饰性花纹,有月牙形、锯齿形、风车形、铜钱形等各种形状的花纹。第三步是剪,用剪刀沿着动物的外轮廓线剪出动物的外形。

  3.看剪影猜动物,明确剪纸要领。

  师:在制作剪纸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怎么样?请看大屏幕,老师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猜猜看,他们是谁?(学生猜动物,然后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特征猜出来的。)

  师:做了这个游戏之后,你们又有什么启示没有呢?(我们画生肖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比如说强壮的牛;威风的老虎;瘦小的猴子;肥胖的猪等等……)

  师:对,剪纸最重要的环节是画。画生肖动物的要领是要抓住他们的外形特征,进行夸张,大的更大,长的更长,强壮的更强壮,瘦小的更瘦小,这样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我们的生肖作品更可爱,更生动美观。

  4.拓展剪纸内容,弄懂剪纸意蕴。

  师:除了在动物身上剪一些花纹之外,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花草、人物、文字等与之相关的一些东西。如,这幅作品。(出示对牛示范图)当然了,我们今天的作业不要做得那么复杂,我们只要剪出简单的有创意的作品来就可以。请看作业要求:

  1.运用写实、夸张、拟人等方法制作你喜欢的十二生肖剪纸动物。

  2.注意使用剪刀要小心,要干脆利落。

  3.边角材料不要随处乱扔,保持教室里环境卫生。作品完成之后,每个小组先要进行自评,评选标准是:1.动物特征突出。2.作品富有创意。3.剪刻刀法熟练。

  (三)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教师着重从画法和剪法上去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让他们的作品最终达到完美。同时提学生正确使用剪刀,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四)评价展示,体验乐趣。

  1.布置生肖乐园将学生的剪纸作品张贴展示。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生肖乐园里的剪纸动物,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哪些作品还有些不足之处,可以怎样改进?

  (五)总结课堂,课后延伸。

  1.师:在今天这节课上,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后作业。1.询问父母或者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生肖属性,在十二生肖图表上圈出他们的出生年代。

  2.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票、艺术品,学做小小收藏家。

  3.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上课准备。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彩陶的起源、概念和主要纹样,能够从造型、线条、纹样等方面鉴赏彩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和讨论《马家窑彩陶》的纹样,造型、线条等方面,学会鉴赏中国古代彩陶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以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功能美、实用性,热爱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造型、线条和纹样方面鉴赏中国古代彩陶艺术。

  难点:感受彩陶纹样的精美灵妙之处。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视频“埙曲”,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1.视频中的乐器是什么?(中国古代乐器——埙)

  2.猜一猜埙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陶)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视频中我们看到的埙是由陶制成的,制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陶器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同学们想不想深入的了解陶器艺术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的彩陶艺术。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彩陶的起源及概念

  播放彩陶发展的纪录片,提出问题:

  (1)彩陶在什么时期最为繁华?(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

  (2)仔细观看视频,视频中呈现的彩陶是什么样子的?(表面不施釉色,绘有黑色或褐红色纹样)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制陶在我国有8000多年历史,在新石器时期,有一种表面不施釉,绘有黑色或褐红色纹样的陶器,称之为彩陶。其中,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多样、形体完整、纹样变化有致。

  2.彩陶的纹样

  教师展示原始彩陶纹样图片,提出问题:

  (1)看一看,原始彩陶的外形图案有什么特点?(多以抽象几何纹样为主)

  (2)仔细观察图片,这些纹样的是如何组成的?(以水波纹为主体,间有圆点、菱形、网格等组成综合性图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彩陶图案有大量的几何形纹饰,是早期陶器中编织物纹印以及鱼网、水涡、树叶等图案的延续和变化,同时也是原始人内心音乐涌动和视觉表现。

  3.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色

  教师展示《马家窑彩陶》作品图片,请学生4人一组,交流讨论:

  (1)《马家窑彩陶》的造型和线条有什么特点?(造型古朴、线条简洁)

  (2)仔细观察彩陶表面的纹样,它们是如何分布的?(点为中心,弧形线组成漩涡形,上下左右互为连接,组织巧妙)

  (3)这些纹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很强的运动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以器皿为代表,它的造型古朴丰富,线条简洁优美,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黄河流域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也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活动三:总结解释

  教师播放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资料和图片,提出问题:

  彩陶可以通过哪些角度分析?(造型、纹样、感受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陶器的发明,应当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勤劳、聪慧的先民以土为材,挖穴为窑,烧制出精美的低温彩陶。陶器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文化的开始。这一时期的陶器造型朴实饱满,比例协调,装饰图案简洁大方,色彩明丽,集实用、美感于一体。我们在欣赏彩陶作品时,可以从造型、纹样、感受等方面进行鉴赏,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彩陶的起源和发展深刻体会彩陶的魅力。

  活动四:欣赏评价

  1.展示《人面鱼纹彩陶盆》,请同学充分感悟作品的形式美。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从造型、纹样、感受进行综合分析。

  3.完成作品后举办“国宝档案”解说会,请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观点。

  4.其他同学从纹样、造型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人面鱼纹彩陶盆》:绘图手法大胆夸张,图案对称、反复,显得古拙、简洁而又奇幻、怪异,富有律动感,充满了生气。色彩上黑白对比强烈,同时辅以赭石色的陶坯,极富装饰性。)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现代陶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特别在表现题材、作品形式、制作工艺上,有些艺术家朝着个性化、有创意的方向发展。所以艺术的发展也是在不断革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护传统艺术的同时还要做到与时俱进。

  2.课后请学生走进博物馆,感受更多的陶器之美。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二、授课部分

  <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 (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 (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小结>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为主要内容来讲解的。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本课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对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进行尝试。

  二、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本课是具体了解认识和了解三大美术类型之一的意象艺术,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并通过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学会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方法采取对比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转换观念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观点与视野对意象艺术作品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感悟艺术,用意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思想等。

  3、情感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感悟,增长知识,培养对意象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马蒂斯夫人像》

  虚拟情境,在美术馆两个观众在欣赏《马蒂斯夫人像》。

  甲说:“这画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像,我不能接受,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表现人物肖像,这就能成画家了?这样的作品那我也能画!”

  乙说:“哎,你这都不懂,越怪诞越看不懂,这才叫艺术!”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

  2、教师对他们的对话进行分析,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名叫《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的代表作。

  第一个学生把“像不像”当成了判断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因为他不太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用“像不像”去评判作品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审美误区。第二个同学只说出了表象,也没能真正理解意象艺术。

  《马蒂斯夫人像》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画家在对着模特写生时,加入了自己对画面构图的设计,对人物的理解,对色彩的运用,而不是对客观对象机械的照搬。头像背景冷暖色块的对比,脸部的色彩组合,大红的上衣,特别是脸部中间那道绿颜色,起到了重要的平衡画面效果。这与《蒙娜丽莎》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蒙娜丽莎》是具象作品,严谨的技法、柔美的画面,写实的人物。《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用笔大胆、奔放、狂野,色彩绚丽。展现给观众视觉的冲击和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创设人物对话情景,直入主题。并运用PPT课件中的图片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思考,更直观的认识、了解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意象艺术?

  “意象”有“意念之象”或者说“意念之象”是艺术家所感到的 或想象的要表达的事物。和“实像”是相对而言的。

  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以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

  让学生试述实景和作品的不同,以及对作品作出初步评价。

  2、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让学生了解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艺术家的感觉和意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与众不同。

  课件媒体展示《内战的预感》(油画)达利

  《内战的预感》局部很真实,它属不属于意象?这样的置换组合的形象我们还能说出哪些?这幅画表达了主观世界的哪方面?学生讨论使学生感受意象艺术的表象特征——怪异。

  《鹌鹑图》 (中国画) 朱耷

  意象艺术的怪异与艺术家的观念是怎样的关系?观察朱耷画中的鸟和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是动物的表情吗?朱耷把自己以鹌鹑自喻,并非自己的样子长得象鹌鹑,而是借画家笔下鹌鹑的神韵抒写自己孤傲冷漠的精神状态。

  “作者觉得对事物客观的描绘已不能满足创作的需要,这时就要通过变形、夸张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意识。”

  教学活动随着这些有趣有意义的问题展开,这种提问是发散式的,调动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激发思维,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教学生动活泼,并达到对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对意象艺术作品的理解,体会意象艺术怎样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三)理解与探究

  1、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意象”是与“写实”相对而言的。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意象表现性美术的两个角度

  (1)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的角度。

  (2)是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的角度。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油画《呐喊》 作者 挪威画家 蒙克

  请学生说出对作品的感受。

  蒙克使用动荡的弯曲的线条,将桥梁、天空、大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色彩给人深刻的触动,把那个瘦骨嶙峋双手捂着耳朵的呐喊的人物置于画面的背景,仿佛这呐喊直接冲着观者,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教师引领学生从画面、线条,色彩,形象处理等美术语言角度分析作品,了解意象艺术表现手法。并结合画家独特的经历,让学生更深层的感受意象艺术,理解画家对画面的主观处理。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星月夜》(油画)凡高

  运用分析《呐喊》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讨论探索中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层、全面的剖析,感受画面中蕴含的意境,体会画家的心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体会意象艺术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与争辩,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学生对“意”与“象”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意象艺术的特征,挖掘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对具体作品深入、全面的剖析,从而学会怎样真正去读懂一幅意象作品,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并抓住这个点深入挖掘拓展,使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现实物象作用于心灵,经过艺术的创造成为意象的语言,构成心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3、意象艺术在生活中的体现

  列举生活中校徽、标志、服装的样式,以及我们对线条、颜色的感觉等意象艺术表现形式。以变形金刚的标志为例,说明人脸的变形和夸张。也增加了趣味性,可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踊跃发言,根据身边的事物展开联想,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意象艺术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身边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拉近和意象艺术的距离,消除艺术的神秘感。让学生感觉到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加深理解意象艺术的特征。

  (四)拓展与小结

  1、教师让学生用意象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如欢乐、痛苦、激动、害怕、恐怖等)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意象绘画练习。体会意象艺术的特点。

  2、展示评价

  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做最后总结。

  (1)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作构思,展示学生作品。

  (2)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解释,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是怎样运用意象艺术的语言的。

  3、学生欣赏部分艺术作品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给学生极大的自由发挥与联想空间,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简单地画出图例,阐述自我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肯定学生尝试的结果,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同时激励全体学生,激发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提高审美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意象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等。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

  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

  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小组抢答)——民间美术。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

  1、展示图片,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的作品?如何界定民间美术?说说理由。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2、学生观看民间美术短片,寻找、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种类。——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民间玩具等。

  3、各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小组讨论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1)生活实用: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2)审美需求:质朴率真,乡土气息;

  (3)表达情感: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4、展示几组民间美术图片,让学生根据作品中运用的动植物或字体形象,分别猜测作品里所蕴含的象征寓意。

  (1)福禄寿;

  (2)喜上眉梢——喜鹊、梅花;

  (3)连年有余——莲子、鲤鱼;

  (4)鸳鸯戏水——婚姻幸福美满。

  小结: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民间传统中比较常见的象征寓意,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追求喜庆吉祥。

  5、让学生回忆:过年过节有哪些民俗表演活动或热闹场面?在民俗活动的场所里能够见到哪些民间美术作品?(抢答)

  展示图片:过年——舞狮舞龙;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学生讨论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教师总结:民俗文化孕育了民间美术,民俗文化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养料,而民间美术也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环节三:拓展延伸,情感表达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1、目前,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民俗活动的消退而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已经逐渐脱离了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间艺术?它们有哪些价值?

  2、该如何传承发展民间美术、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3、展示图片,学生感受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动手实践

  1、以回顾式的方式让学生回忆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其寓意等知识。

  2、布置课外作业:实践——剪窗花。

  五、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13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基本上比较顺利圆满的。可以说,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但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现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取长补短,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一、美术课堂

  这学期我担任年的美术课教学工作。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在动手作业这块会表现不尽理想,但是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在指导技巧的同时,鼓励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在美术认知领域里,初中生也表现得较为懵懂,但是教材里丰富的课题可以给他们带来许多新奇的感受。我认为牢牢抓住他们的新奇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课的一个情感要素!那么怎么样让学生一直保持着这份学习的积极性呢?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将教材里的课题进行扩展,在上好教材重难点的情况下,不忘介绍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例如,在上绘画课时,我不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他们去画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一个要求,允许他们大胆的去画、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且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多欣赏多观察,在每次上课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

  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手工课上,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或许这就是“寓教于乐”道理吧。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相反,当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后画面就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再者,提高学生的表现欲也很重要。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学习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高一年这边课堂教学以美术鉴赏为主,重点从对各类艺术作品的欣赏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课堂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宽,需要精心备课,收集大量可能被学生提问到的资料。

  精心准备用于多媒体幻灯片的图片和视频,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主题。另有开设美术特长生的课,为周一、周三、周五下午第三节第四节课,旨在注意挖掘有美术禀赋且有意踏上艺术道路的学生,提高其欣赏及艺术感悟能力,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学生在课后也很积极的自动留下提问和绘画。虽然超出工作时间,但是看到学生那么积极也是一种很大的动力。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都以培育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自己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按时上岗,尽职尽责,与同事们和谐相处。

  这一年的工作中,有收获也有不足。比如控制不好课堂长度、纪律控制不够理想等。我会好好总结教学经验,再接再厉。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14

  时光飞逝,教学工作转眼间又一个学期了。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一级20个班的硬笔书法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高二(15)班美术生以及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课程。各方面工作能认真负责地圆满完成。现就我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在思想上,我能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时刻以一个党员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当中树立优秀形象,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这学期,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服从学校安排,及时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二、在教学能力上,我认真钻研教育、教材,探索新教法。上好高一级20个班的书法教学。班数之多,反复的授课,并没有影响上课的激情,反而更加熟练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氛围中带给学生一份快乐。成为各学科的紧张学习的一个更好调节。美术课也成为学生的最爱。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字体有更大的改观,进步明显。除了上好高一的课外,还抓好高二美术生及兴趣小组的课程。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渗透良好的思想教育。利用好节假日及课余活动时间,做到坚持辅导。并常常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村镇写生,做到安全有保证,方法指导到位,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校举行的全市开放周期间,被推荐承担了公开课,能做到认真对待,严谨落实。制作好课件,生动的讲授受到听课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备课、听课、学生辅导工作。还被安排带领两名肇庆学院实习生,给予精心的指导及相互学习交流。辅导学生参加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节目,举办好元旦书法作品展等。此外,还加强自身素质的学习及提高,探索教学教法,坚持理论与创作相结合。自己创作的油画风景《老街》、《晨》参加了市第一回油画沙龙展。美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均是多面手,写啊画啊、文艺宣传都离不开。任务的烦琐,部门的工作之多,各项均认真完成。

  四、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在参加市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人数达18人,获奖质量和人数均居重点中学之首。自己也被教局评为指导老师。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在教学教研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有更大的突破,勇创佳绩,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名师。

高中美术教学教育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感受版画的色彩美、造型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2、让幼儿尝试进行版画,掌握版画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表现出版画艺术的美。

  活动准备:

  各色颜料;幼儿绘画毛笔;吹塑纸;铅笔;幼儿自己的花卉日记;等。

  活动重点:

  感受不同材料进行作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掌握版画的基本方法。

  设计思路:

  随着主题活动《亲亲大自然》的开展,经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花卉的探索后,幼儿都制作了一本花卉日记本,在对日记本制作的后期做一个怎样的封面让大家开始了思考。在国外,版画是艺术类的必修课,近些年我国各地已有些版画家在为儿童版画教育事业默默地做贡献,这是非常可贵的。同时我受一些大画家版画作品的启发,发现版画的与众不同的美感,何不让我们的幼儿也来尝试尝试,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表现美的情趣呢?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次的版画活动。

  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交流讨论→过程运用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引起兴趣,导入:

  1、我们的花卉日记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颜色涂好了,名字写好了,我们可以拿着它去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日记了,对不对?

  2、看看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引导幼儿给日记做一个封面。)

  3、欣赏一些书的封面。

  二、交流讨论

  我们也来给自己的花卉日记印个封面。

  教师讲解示范:

  1、从日记中选择好一朵花,或从环境中选一张你认为最好看的花。

  2、用铅笔在吹塑纸上勾出选好的花。

  3、选择颜料进行涂色,颜料要干点,边涂边印。

  三、过程运用

  幼儿自由进行操作,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延伸,自由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封面是印的什么花。

  各环节渗透: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针对幼儿的花卉日记,可以向各位朋友和同伴进行介绍和讲解。

  美工区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对交通标志等进行制作封面,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在平日的活动中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后制作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