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职场范文 > > 读后感 > 正文

《教学勇气》读后感精彩分享

2024-03-06 11:04:58读后感

  下面是会员“zhungongbiousi”分享的《教学勇气》读后感精彩分享(共3篇),以供参阅。

篇1:《教学勇气》读后感精彩分享

  读完《教学勇气》,我感受到心灵被深深震撼,仿佛沐浴在春风中。其中第二章尤为打动我,帕克·帕尔默以独特的视角——“教师的恐惧”,引领我们探索教师内心的恐惧文化,揭示出由恐惧而导致的教师自我的“分离”,最终指引着回归之路。像一位久违的老友般,帕尔默漫步于教师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描绘了教师们不为人知或不敢言说的恐惧与痛苦。他具有三十余年从教经验,站在一线教师立场上述说实情,为踏上教育征途的“新手”们指明方向,鼓励我们直面内心的恐惧,坚定向前。

  帕尔默全方位深度剖析了“恐惧”,包括学生的恐惧、教师内心的恐惧以及认知方式中存在的恐惧。他深入浅出、一针见血,直击我的内心深处,道出了我难以言表的共鸣。

  对于身历近二十载学生生涯的我来说,能够亲身体会到帕尔默所描述的“学生的恐惧”。在课堂上,有时因自我保护本能,在老师提问时选择沉默,并避开高难度问题回答,唯恐回答错误遭受责备和同学嘲笑。帕尔默指出:“那些课堂上沉默、表现忧郁的学生,并非缺乏思考能力:他们其实充满了恐惧。这些学生属于‘社会边缘群体’,因畏惧权威者而选择保持沉默。这种沉默并非源于愚笨或平庸,而是出于保护自己求存欲望。”正如帕尔默所言,在成人社会里感到无力与疏离使得这些学生害怕发声,在这个世界中他们感到畏首畏尾、无法自主行动。

  在帕尔默看来,教师对学生的恐惧视而不见的原因是:教师自身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内心的恐惧,不承认自己恐惧。在实际的课堂上,会看到这样一幕:当教师感到内心恐惧时,一开始笑容灿烂的脸上会慢慢愁云密布,用极为严肃甚至是可怖的面孔来震慑学生的喧闹,用强势武装着自己。教师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往往会用自信、强势、傲慢迎对着学生,用“肃静、整齐”要求着学生。有的教师宁可接受鸦雀无声独角戏般的课堂,也无法容忍一个充满对话略显嘈杂的课堂,他们有时宁愿去忽略那些“来自地狱的学生”以求精神的集中和课堂的流畅。

  有的教师总是以各种方式让学生“怕”老师,并以一种近乎傲慢的方式扩张着,“以至于人们很难看出它背后的恐惧,除非人们能记起傲慢经常掩盖着恐惧”。于是教师将真实的自我与学生面前的自我“分离”,其实又增添了教师的一份痛苦,在学生面前你要有“师道尊严”,你不能随便说笑,不能过多的自我表露,甚至还要将并不确定的事物当成定理来讲述,为的是能在学生评判你时给你加分。

  这种“分离”状态还体现在教师有时会用“语言暴力”来掩饰内心的恐惧,阿伦特曾说:“当暴力出现时,权力就明显处于危险之中。”当教师一再向学生使用“语言暴力”时,就愈能显示其内心的恐惧。

  有的教师会抱怨:“我的学生沉默寡言、郁闷孤僻;他们没有社交会话能力;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太短……”但是教师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室里可能会死气沉沉。我们应该从更人性化、关爱式地角度去理解并引导学生成长发展。

《教学勇气》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现实中根深蒂固的“恐惧”,“教育深深植根于恐惧之土壤”。此书呼唤教师摒弃“分离”的逃避行为,“回归”真实。只有直面恐惧、超越恐惧,并真诚对待存在之感,“真正勇者勇往直前!”

篇2:《教学勇气》读后感精彩分享

  在帕克.帕尔墨的著作《教学勇气》中,他曾经这样表达:“当面对学生时,我能够立即运用的唯一资源就是:我的自我认同、独特个性以及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觉意识。” 这本书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很简单明了:真正出色的教学不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源于教师内心深处的认同和完整。只有当我们清楚知道自己是谁、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去做时,我们的行动才会变得有方向,我们也能够超越自身行为来审视自己。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引领着教师们重新点燃对于人类最具挑战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工作的激情之火。作为一名老师,尽管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全力奉献于此,却难免会遭遇困难。有时候,学生像陌生星球上的外星人般调皮捣蛋,这种情况可能让人开始怀疑自己的权威和领导能力;精心备课、细心授课,却被学生指责无法理解,进而动摇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信心。这些恐惧渐渐侵蚀内心,“原本风风火火的课堂”也因此失去了活力,难以吸引学生投入学习。所以,在面临教学问题时,老师们不应急于否定自己或者坚信与学生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代沟导致“我不擅长教学、学生不愿倾听”的担忧。

  实际上,试着通过同理心与耐心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内心恐惧背后根源,并同时审视内心深处那些牵挂与焦虑,将会让你更加清晰地看待遇到的挫折,在新视角下发现更加合适的改善方法。正如《教学勇气》所言,关注并呵护内在世界、使其保持灵活活跃,并对深藏于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友善相待,培养出一种认同和完整感知觉,在哪里都能感受到精神家园回归之感。确实,“失落灵魂回归精神家园”,舒展放松、宁静安然,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唤醒教师们内在生命意识,并赋予他们勇气和力量圆满自我的人生旅程。

篇3:《教学勇气》读后感精彩分享

  2020年的寒假,是一段与众不同的假期。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情况下,整个国家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尽自己的力量。

  在学期结束前,学校送给每位教师一本《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作为阅读材料。我趁着这个超长寒假,静心阅读了这部著作,受益匪浅。书中立足于一个普通而重要的信念:卓越的教学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技术,出色的教学源自于教师对自我的认同和完善。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引领着教师们展开一场关于重新激发对人类最艰难但至关重要的教育事业热情的心灵之旅。

  虽然我还未彻底读完这本书,但书中所述种种故事引发了我的共鸣和启发,绝对值得多次品味和深思。同时也促使我反思,在类似境遇下,是什么让我依然热爱这份职业?即使在最沮丧时刻也从未放弃从事这份工作所需的勇气?

  透过目录初探全书内容,大致了解了本书涉及几个核心问题:

  首先是关于教师自身认同与完整性的探讨。帕尔默指出真正优秀的教学不应简单陷入技术层面,卓越的教学来自于教师内在认同感和完整性。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坚守初衷、找到滋养内心、推动前行所需动力。要求教师发现自身独特之处、认清个人优缺点,并形成独特的授课方式。

  其次是关乎理想化授课状态的探究。书中提及六对相互关系状态,这些对立统一关系并非相互孤立而是融合于整个教学体系中。妥善处理这六对关系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模式。

  第三则是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帕尔默主张建立同事间共同体,倡导探讨彼此在授课过程中遇到成功与失败经验,在交流互励中持续成长。共同体还包括家校联系环节,家庭参与是成功或失败因素之一,我们应该将家长纳入这样一个共同体。

《教学勇气》让我跟随着作者进行了一场心灵之旅,在洗礼般享受过程中重新找回勇气,在面对重重困惑时再度激起对教育工作无限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