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教师培训学校总结

2024-02-23 16:50:13综合范文

  以下是会员“songzhuoguannang”收集的教师培训学校总结(共3篇),以供参考。

篇1:教师培训学校总结

  第一篇:走进学校德育新境界

  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德育至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显而易见,学校德育所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与灵魂,应当成为学生生活品质、精神成长和内心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获取知识和智慧之余,让学子愉悦地踏上“灵魂之旅”。

  一、解读学校德育焕发生机的缘由

  当代学校德育需关注学生成长与价值观塑造,激发他们生命的活力,并促进他们以有灵性、具人格、独具个性之方式成长。然而,在冷静审视现行学校德育时,我们却发现其陷入尴尬处境。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主体异变——教师过度介入

  真正的德育主体应是学生。然而在实践中, 学生常被视作被动接受者而非道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教师则刻意或无意地“越雷池一步”,自身异化为德育工作的主导者。比如制定目标时完全是教师单方面规划,演变成了追求完美标准;开展活动时形式过于固定、流程被多次预演,使得整个过程变成表面秀场, 难以产生理想效果。于是, 学子从最初道德建构者逐渐边缘化为旁观者, 德育也不再是必要的生命增长方式, 而转变为强加之责。

  2.内容异端——脱离实际的训诫

  本应服务于学生成长及终身发展的德育工作, 生活即是此等发展之真实基础。因此, 德育与日常生活结合紧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成就。但传统德育偏离了人类发展及实际生活, 仅仅传播抽象概念、空洞理论, 要求难以达到且高不可攀, 对身心发展有害之规范堆积如山, 导致内容孤立封闭, 与学生社交乃至学业脱轨, 无法达成既定目标。

  3.过程反常——说教胜于体验

  经常听到老师抱怨:“我费尽口舌劝说你们,为何就是不领会?”教师们感到委屈万分。殊不知, 完善的德育过程本应包含受教者认知、体验及实践等多种环节并互相交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 学校更倾向于口头灌输而非经验分享; 注重理论认知却轻视实践运用; 进行说教而非引导体验。这样一来便难以有效地将道德修养及品格素养内化于学子心底,并失去了其应有之活力及效益。工具型合理主义使得德育犹如壶中水永远未能沸腾,在低迷状态挣扎; 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并寻找新颖解决方案已逐渐成为当前德新颖研究议题。

  二、运用教育态度引领前沿创新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a New Light

  教育的核心任务在于激发人的潜能,而信念是支撑个体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倡导全新理念,立足学生实际需求和生命发展,创新德育观念、内涵、形式以及评估机制,引导学生内在动力迸发,引领他们自主打造道德建筑,使道德生活充满活力成为德育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1.理念创新——构建基于教育生态理念的学校德育观

  道德教育旨在引导个体选择并建构具备道德意义的人生与方式,提升人生信念与境界是更高层次的德育目标。生态德育作为一种崭新理念,致力于营造融洽互通、包容理解、积极向上、欢乐融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师生享受丰富精神生活和深厚文化底蕴。从生态角度审视学校德育将会发现其关注点在于提升个体生活品质、关怀学生成长进程,最终目标是确保学子终身幸福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奠基于这一认知形成全新的生态学校德育观有助于深刻改革德育思想。

  2.内容创新——紧跟时代变革 丰富德育内涵

  德育内容作为核心应当与时俱进持续充实。唯有顺应时代需求、针对学子需要不断拓展内容才能保持旺盛活力并取得显著成效。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内容框架符合“反映时代精神、贴近学子实际、符合需求”基本原则,并致力塑造中华优秀传统同时彰显时代特色贴近学子日常之处。

  3.载体创新——让德育之花开遍心田

  为了培养出美好灵魂,必须不断更新颖地创造多样且深邃内涵的德育活动形式。唯有通过丰富多彩、内涵深远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锤炼, 感悟道德要求接受启蒙指导, 最终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健康情感素养良好行为习惯, 达到对个体成长指引和提升作用。

  4.评价创新——激发评价驱动功能

  评价是至关重要环节也是检查督导评估质量重要机制。斯塔弗比姆曾言:“评价首要目标非证明而是改善。”因此我们务必有效改革创新学校评价体系建立适配素质教育之道评价制度, 发挥评价教导方向功能, 对个体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其具体工作如下所述。

  (1)评价要强调过程化和多元化,不再单纯依赖学生的考试成绩。在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收获、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发展潜力。我们将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品质与素养、实践与探究、科技与创新、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五方面要求结合起来,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而贴切的评价。比如,在我们推行的“学生成长档案”举措中,“成长足迹”栏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并记录达成情况,“收获园”栏则保存着学生成长的作品样本。

  (2)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身、家长、教师以及同伴在内。构建多元互动的评价结构可以更好地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例如开展“我眼中的自己”评价活动,让学生自我分析得出总体评价;而“心灵留声”活动则由“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同伴眼中的我”组成,通过教师、家长和同伴不同角度的评价,使每个学生能更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

  总之,德育是一项博大精深又充满艺术性的阳光工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心和智慧去经营。我们要以新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创新,突显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真谛,展示生命力量,焕发生命之美,愉快地生活学习,并享受成长之乐。

篇2:教师培训学校总结

  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融入了“国培计划”,坚守着追求实效、贴近实际、立足校园的原则。我们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致力于打造一个有利于教师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塑造出那些具备高尚师德修养、卓越业务素质、全面教学技能、扎实基本功、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并能适应新时代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目标 提升效果

  1. 全员参与,推动全体教师加入培训行列,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

  2. 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特色展开校本培训,注重提升教师科技知识和技能,促进科学素养提高,塑造出符合学校特点需求的教师团队。

  3.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鼓励多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向科研型和学者型转变。

  4.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改革科研能力,增加反思型和研究型教师数量和质量。

  5. 实现整体素质提升和学校综合能力增长。

  二、坚守原则 激发积极性

  1. 坚持以校为本原则,立足实际问题解决自身发展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考虑个体差异情况下确定个性化目标,激活积极性并促使自我创新。

   2. 坚持“教、学、研”一体化原则,在实践中将培训成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三、内容落地 提高素质

我们不仅参加“国培计划”,同时也积极推动校本培训,旨在提升整体素质并促进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1. 业务培训

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形成德育、教学及管理三支科研队伍;组织老师掌握现代化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并引导他们拓展科研意识和能力;通过“特色学校”计划整合资源进行实践研究项目,“阅读系列”、“研讨系列”、“培训系列”、“观摩欣赏系列”,助力老师在道德修养和育人水平上不断超越自我。

  为了满足教师实际需求和学科特性,我们将创新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现代教育理论。通过这些学习,教师们将能够用理论指导他们的教育行为,并以学科研究为主要形式来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基础。我们致力于为所有教师提供坚实的专业知识,并为他们创造必要条件,不断提升学历水平,持续丰富和更新学科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在强调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的同时,我们进行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岗位练兵”活动。我们视课堂为主战场,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果。此外,我们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应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我们鼓励引导教师运用教学理论解决问题、开展研究、反思总结,并促使其收集、处理并分享教育信息,使得他们的教育行为更具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有效性。

  结合“特色学校”工作部署,我们启动了“四个一”工程:每年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参加一次研讨课程、树立一个榜样、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育叙事。通过这项工程的实施,我们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自身素质提高方面,我们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和资源优势,在低起点情况下从周边的教育问题和现象出发进行研究讨论。我们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研究活动,并强调日常中的研究工作,并始终坚持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鼓励撰写自学笔记、随笔、叙事文等内容,并倡导建立专业发展博客以及参与交流共享。

  在骨干引领方面,我们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并发挥其科研引领作用,助力创建名牌学科和名牌师资队伍。目前我校拥有市级骨干25人、市级科研骨干9人、区级骨干30人以及区级科研骨干18人。通过给予任务、压担子以及提供支持舞台等方式锻炼他们,并借助各级骨干力量促进更多年轻教师的成长。

 四.多元培训形式

  在培训形式上,我们着重于校本培训和自我培训,在以学校为主阵地围绕实际需求进行培训提高过程中促进自我完善。

  对于专家培训部分,则聘请了具有丰富经验和知名度的专家和内外知名老师如骨干老师、科研领头人等就相关话题进行专题演讲,以此来塑造正确的教育观念。

  2.探索创新。以教育教学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组织研究性讨论课程,通过参与、体验和反思来总结经验,转变教育理念。在研讨和交流中,借鉴他人长处,拓展认知,促进个人成长,推动整体水平提升。

  3.多元审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师观摩与欣赏涉及课堂改革、教学方法和师德的影片。

  4.开启“四课”活动,参与课题研究实践,在实践中接受培训锻炼并提高能力。通过编写案例、撰写论文、叙述文章等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

  五、严格考核与管理,构建公正透明的教师展示平台

  学校要求教师按规定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并记录学时;根据继续教育评估方案要求,对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出勤情况、学习内容、资料准备和成果进行检查、记录及审核工作。为教师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展示舞台,激发学校未来发展的动力。

篇3:教师培训学校总结

  1.展开精心策划的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提升活动。

  为激发青年教师的学习热情,我们特别准备了字帖、钢笔、小黑板等培训材料。目前,所有青年教师都在认真学习和训练,确保达到学校要求。

  2.精心准备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工作。

  今年,全省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的远程研修是重点任务。分为集中和分散两个阶段进行,计划八月底正式启动。我校已制定完善方案并做好报名分组、场地器材等准备工作。

  3.打造课例打磨活动新亮点。

  由我校副校长牵头,利用名师工作室进行课例打磨活动。全体数学教师围绕“算理和算法如何有效结合”展开网上磨课,相关视频材料将成为全省小学数学教师远程研修的重要课程内容。

  4.推行各科教学能手选拔活动。

  根据市教研室要求,我们建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关文件以规范推选流程,确保公平公正。共有15人参加市直教学能手评选,9人进入市级评选,4人将代表市参加全省评选。衷心祝愿这四位青年教师取得成功,为我校赢得荣誉!

  5.积极融入各类教研活动。

  我们派出120余人次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类研讨和培训活动,拓展了教师视野。此外,承办了9次上级组织的教研活动和会议,为学校引进丰富智力资源。

  6.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被评为市、省、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网站荣获市“十佳教育教学网站”称号;2人获市级技能大赛一等奖;8人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2人获市级创新课一等奖;4人获省级优质课奖;1人被评为市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6人被评为市工作先进个人;4人聘任为市兼职研究员;12位老师荣获市“优秀教育博客”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