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6篇

2024-03-11 14:30:00教学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6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教案,供大家参阅。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6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一天的时间顺序,建立时间观念。

  2.能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3.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整点、半点的字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教师播放闹钟的声音。

  (2)师:这是什么声音?对了,这是闹钟的声音,它每天叫醒我们,早早起床去上学。

  2.阅读读书

  (1)幼儿阅读幼儿用书p29页。

  (2)师:请你们给小明的作息时间按照一日活动顺序调整一下。

  (3)师:你们也和小明一样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请你说说你们的作息时间。

  (1)幼儿互相讨论一天要做哪些事。

  3.制作“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1)请幼儿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2)请幼儿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小结:我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完成了,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延伸:

  1.幼儿将制作好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家里或者活动室内。

  2.提醒幼儿要按作息时间去做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3

  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和24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线。引入新课时通过呈现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的活动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8时古丽才起床,而小兰已经开始上课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完全进入情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依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表、评表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时钟模型

  学生准备: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8时的时候北京的小兰在教室里认真地上课,而乌鲁木齐的古丽才刚刚起床,正在穿衣服呢。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两地的日出时间有差别,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要晚大约2时。

  2、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地方上课时间表的有关问题。(板书课题:时间表)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中两个小朋友作息时间的不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第一幅主题图和下面的两个时间表,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交流所得,学生汇报。

  预设

  生1: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天上午都有四节课。

  生2:我发现了从上午第一节课到午休结束,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上课与下课的时刻都比北京启明小学推迟2时。

  生3: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节课都是40分,午休时间都是1时25分。

  生4:上午11时35分小兰开始午休,古丽却刚刚做完眼保健操。

  2、根据时间表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哪个时刻?(出示教材72页三个钟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个别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需要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上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

  ②分析这段时间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特征。

  ③利用排除法把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去掉,保留下来的钟面就是所求。

  (4)汇报答案。

  第一幅图是小兰所看到的钟面;第三幅图是古丽所看到的钟面。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时间表。

  (1)出示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内容。

  小兰:下午从13:00开始上两节课,第五节课后是1时的大课间,然后上第六节课。

  古丽:我们下午从15:00开始先上两节课,然后是1时的课外活动。

  (2)组织学生认真读对话内容,理解意思后独立补充时间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使学生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对两种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24时记时法,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

  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

  2、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实践操作法。学生利用学具钟对钟面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

  4、合作交流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张扬个性,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初步感知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即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课始,播放学生熟悉的“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说说这个节目播出的时刻,学生可能说晚上7时或19时,随机板书在黑板上,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播放“新闻联播”,在屏幕右上角会出现的“19:00”,让学生知道19时就是晚上7时,接着询问学生像19时这样的记时法你知道叫什么记时法吗,知道的学生可以回答是24时记时法(板书),那晚上7时呢,12时记时法(板书),初步感知两种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

  然后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还在哪见过24时记时法,通过老师的收集演示,了解在一些公共场合,一般都要用24时记时法,使学生认识到24时记时法简捷明了。从而导入新课,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探索,自主建构

  1、一天从什么时刻开始。

  首先让学生讨论一天从什么时刻开始,出现争议后,课件出示央视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12,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一天开始了。让学生了解一天的开始,在24时记时法里记作0时,12时记时法里记做夜里12时。

  2、学生动手拨钟感受一天的作息时间,知道在一天里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有24小时。

  3、课件演示,感受一天的24时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随着钟面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整体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探索24时记时法的记时规律,强化对0时的理解,知道今天的开始0时就是昨天的结束24时。

  4、观察钟面上第一圈、第二圈分别从几时走到几时,把钟面变成两种记时法的时间轴,直观比较,引导学生发现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深入学习,记时转化

  通过利用刚才发现的两种记时法的区别与联系,首先让学生试着把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很快的用12时记时法表示出来。然后寻找规律,发现24时记时法转化成12时记时法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12时以前的不减12,直接加时间词;12时以后的要减12,再加时间词。

  再学习12时记时法转化成24时记时法,让学生自己举例体会转化的方法,加深对两种记时法之间区别与联系的认识。

  最后练习两种记时法的转化,从把24时计时法记录的电视节目预告改写成12时计时法,到生活中的不同计时法互换,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突破重点,体验成功。

  四、理解应用,推算经过的时间

  1、阅览时间

  9:00—12:00 14:00—16:30观察图书馆中的阅览时间。看到这些,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自己试着算一算:图书馆全天开放多长时间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拨钟,结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变化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

  2、确定乘火车时刻

  (课件出示:车票)从车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小明从家到火车站要20分,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小组讨论:他最晚在下午几时几分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误火车?这时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火车发车时刻、加到车站所需时间和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五、课堂小结,回归生活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建构,用自己的语言理解为什么叫24时记时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并在课后用24时记时法做一份作息时间表,教育学生要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面、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课件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出现分针、时针,接着依次出现1~12的数字,最后形成钟面。

  师: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钟表。

  2、说一说。

  (1)钟表有什么作用?

  (2)你了解钟表的哪些知识?

  设计目的:利用课件初步熟知钟面的组成部分,为后面制作钟面做好铺垫,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加强钟面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钟表知识的程度,并以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的主要依据。

  二、自主探索

  1、制作钟面。

  师:想认识钟表得先了解钟面,你们想做一个吗?

  (1)(指着大屏幕)请同学们先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再在小组中讨论做钟面需要哪些材料。

  (2)各小组同学打开时钟爷爷的礼物(一个画有格子,但没有写数字的钟面,一枝彩笔,一个按钮,没有给学生时针和分针。)

  (3)小组合作制作钟面。

  学生产生质疑:时钟爷爷给的材料不能制作钟面。

  师:还差什么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老师这里来取时针、分针。

  (学生活动)

  2、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把你们组做的钟面介绍给大家。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

  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组成一个漂亮的钟面。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分别闪烁)

  设计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观察、合作的能力,我把观察已有的钟面模型改为小组合作制作钟面。在制作时我又有意不给学生时针、分针,设置障碍,让学生体会时针、分针在钟面中的重要性,也潜伏这节课的重难点,认识整点时刻和时针、分针有密切关系。

  3、认识整点时刻。

  (1)学生尝试拨钟。

  师:现在请你们在小钟面上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

  选3个拨整点时刻的学生上讲台。

  a、请他们把拨好的钟面放在实物投影上。

  b、再请这些学生分别给同学们说一说拨的是几时,是怎样拨的。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得真好,他们说×点、×点、×点是生活用语,在数学中我们说×时、×时、×时。

  板书:×时、×时、×时。

  师:这些时刻都属于整点时刻。

  (2)观察比较。

  讨论:小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指着什么数。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得出认识整点时刻的方法。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教师把3个钟面上的分针添上红色,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整点时刻的分针指着12。)

  (3)练习。

  a、教师拨时刻,学生指认(4时、9时)。

  师:9时,你一般在干什么?

  b、学生拨时刻。

  请学生拨出上午上课的时刻和下午上学的时刻。

  师:你们迟到了吗?

  师:看来大家都很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

  c、同桌同学互拨互说。

  设计目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在钟面上拨出喜欢的时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认识整点时刻的方法,来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4、认识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1)出示:7:00。

  师:你见过这种时间吗?认识吗?你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种电子表示法是怎样表示7时的。

  小结:在两点右边写两个0,左边写几就是几时。

  (2)练习。

  你能把黑板上的×时、×时、×时用电子表示法表示吗?

  (集体订正,做对的同学请画面小红旗表扬自己)

  三、综合运用

  1、找朋友。

  课件出示:游乐场的草坪上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在玩找朋友的游戏(配上找朋友的儿歌)。

  动物们分别戴上上面的钟表头饰。

  师:请同学们帮小动物找找好吗?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

  2、看表演。

  课件出示:小猴去看海狮顶球节目,来到表演馆门口被大象伯伯挡住,大象伯伯说:“小猴,要过1个小时才开始。”小猴看看手表。

  师:你会认小猴的手表吗?这时的时刻是多少?你知道海狮顶球节目开始的时间吗?

  师:小猴和你们一样聪明,10时他准时来到表演馆。那我们就和小猴一起观看海狮顶球吧。

  (课件展示海狮顶球)

  3、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图”。

  a、小组合作。

  每组发一张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图(教科书第92页)。

  要求:小组合作分别给每幅图配上相适宜的时间,为小明合理地设计一天。

  b、集体评价。

  哪个组安排得最合理。

  师:希望大家能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设计目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这一环节后,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一些具有坡度的题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配上有趣的动感画面,增强学生的解题兴趣。特别是为小明设计一天的时间安排,让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这是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6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能够正确辨认用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能正确地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会计算经过时间。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地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2. 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

  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最喜欢看哪个电视节目?你知道这个节目的播出时间吗?(比如学生回答“大风车”节目的播出时间是下午6:30,师板书)。

  可是老师在电视报上看到“大风车”节目的播出时间是18:30,这是为什么呢?谁知道?

  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

  (一)认识24时计时法

  观察钟面,一天有24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2圈。第一圈是从0时(前一天的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第二圈是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把第二圈的12小时按照顺序与第一圈的12小时排在一起,那么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就是1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

  刚才同学说的“大风车”节目的播出时间是下午6:30,这是用普通计时法计时,而电视报上“大风车”节目的播出时间是18:30,这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在通讯、交通等部门以及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谁知道“新闻联播”是什么时间播放?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生答,师板书。

  观察7:00 19:00 6:30 18:30,你发现了什么?

  怎样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进行相互转化?讨论。

  将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就是在时刻上加上12,同时去掉表示时间的早上、上午、晚上等名词。将24计时法转化成普通时计时法,就是在时刻上减去12,同时加上表示时间的早上、上午、晚上等名词。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 P73—想一想。

  2. P73—填一填。

  重点讨论怎样计算经过时间?如果计算两个整点之间的时间,直接用减法算;如果不是整点,可以先算几小时,再加上经过多少分。

  3. P74—画一画

  (1)这几个时间都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怎样在时钟上表示出来?(讨论)

  先将它们转化成用普通计时法表示,再画出来。

  (2)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育。

  4. P74—练一练

  重点讨论2(2)和3,怎样算经过时间?